草莓是广受消费者喜爱的一种浆果类水果,目前市场上草莓品种大部分存在风味偏淡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草莓生产的经济价值。日前,学院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提升草莓果实风味品质、增加产量提供了新的参考。
学院汤浩茹研究团队发现,植物bZIP-S1蛋白与以糖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密切相关,还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响应多种生物/非生物胁迫信号过程。该研究首先鉴定了草莓果实中特异表达的S1组成员,筛选出了bZIP11转录因子,从基因结构、蛋白质性质和亚细胞定位特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了FvbZIP11的潜在糖代谢调控功能。通过在模式植物中进行转基因性状观测,发现虽然植株生长明显滞后,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以提高至少16%,可溶性糖含量最少可以提高25%,糖酸比这一直接影响果实风味的指标提升了12.5%,进一步明确了该基因在改良草莓果实风味品质上的应用潜力。
此外,团队从八倍体栽培草莓和二倍体野生草莓中分别鉴定出51个和16个与草莓花期相关的B-box转录因子,其中BBX28c1降低草莓对蓝光的响应,在调控草莓成花上具有显著功能,为认识草莓花序发生和产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信息。
据了解,两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我校双支计划团队项目支持。我校果蔬研究所张云婷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叶云天分别为论文第一作者,汤浩茹教授为通讯作者。近日,这两项研究成果已在相关领域权威期刊《Scientia Horticulturae》(中科院大类TOP期刊)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杂志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