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学生工作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工作新闻 > 正文

园艺学子走访“非遗”川派盆景

作者:易峻峰 李楠玉 石淼    【 发布日期:2018-07-25 】

7月21至23日,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追根溯‘园’”团队前往都江堰安龙镇——中国川派盆景第一镇,深入了解川派盆景的历史文化,探寻研究其发展道路。

深入了解盆景文化,传递巴蜀山水风情

川派盆景是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追根溯‘园’”团队来到川派盆景文化中心的安龙镇,旨在了解其发展文化及发展状况。在政府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团队参观了安龙镇十二大盆景园。据园主介绍:“川派盆景在布局上取源于当地的名山大川,以树石镶嵌结合见长,集青城之幽、峨眉之秀、三峡之险、剑门之雄、巫山之奇于一体,巧妙地表达出地方山林神秘和隐逸的气质。”

松涛园园主介绍到:“迎客松的的层层分明、从下到上逐渐变窄,其实就是一个‘山’字,表现得就是巴蜀的山”

走访了解盆景匠人,切身体验盆景制作

团队成员大量走访当地盆景园,发现安龙镇的盆景制作者们不仅要学习川派技法,还会四处参观学习、吸收其它派系的技术思路以丰富自己。每一位工匠都要先学习传统技艺,再结合自己所学,不断思考独特的盆景样式,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独特、更受人欢迎。

在安龙镇著名工匠高志福的家中,实践团队了解到其徒弟随高会长学习了将近30年,他说:“盆景是艺术,需要不停地学、不停地研究。”

王玉良家中,其儿子正在音乐声中盘小微盆景,动作如行云流水。团队成员切身体验了盆景蟠扎过程,纷纷表示:“看师傅们做着很流畅,但是自己上手的时候不知道该剪哪一个枝条,不知道怎么盘绕,不知道定什么样的型好看,脑子一团懵。”

致力传承非遗文化,发扬传统任重道远

川派盆景文化是活着的文化,它随着时代发展作出了改变。虽然现代盆景的主要蟠扎方式是以园艺丝为材料的蟠扎,但棕丝蟠扎不仅具有不伤树皮、绿色环保的优点,更具有传承的文化价值。作为一项传统技巧,政府鼓励盆景工匠保留这项技艺,匠人们也认为该把这样的传统技法传递给后人。

老工匠们精于制作体量较大的盆景,但年轻人们也发现了体量小、易制作的小微盆景的市场需求。安龙镇的盆景销售呈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模式,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收益。在此基础上,政府为了使盆景能产生持续性价值,倡导当地发展第三产业,以发展盆景展览、特色文化民宿为主要方面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并保留树龄较长的盆景以保护当地文化。此外,安龙镇当地学校也开展了有关盆景制作的课程,从小培养兴趣,塑造未来的传承者。

据悉,此次活动“追根溯‘园’”实践团队在活动前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安龙镇文化站站长冷月刚为实践团队讲解了安龙镇目前川派盆景的发展状况,为此次社会实践提供了相当关键的资料。冷月刚说:“川派盆景使安龙镇人民幸福了起来,年轻人能够从中发现很多创业机会,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川派盆景文化发扬光大。”

团队成员廖涵芮表示:“这次实践实践团队成员合作能力提高了很大,我对川派盆景也有了较为完整的了解,体验到了川派盆景技法的魅力,我想将这些绚丽的非遗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冷月刚表示:“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扬任重而道远。”

翰松园园主向同学们介绍迎客松的构型

王氏花园的传承人为同学展示蟠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