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学生工作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工作新闻 > 正文

助力乡村振兴,园艺学子走进眉山调研农业科技转化现状

作者:黎晓湘    【 发布日期:2018-08-08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提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要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现今的生产一线,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情况到底如何呢?农民们对于农业科技的接受程度怎么样呢?基于对此的思考,7月31日园艺学院的seeker团队走进眉山市崇礼镇,实地走访了多家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通过访谈来深入了解当地农业科技转化情况。

                  土地高集约高规模,合作社尝甜头

在崇礼镇光华村李主任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乡情水稻合作社办公室,向负责人巫总初步了解到了当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据了解,巫总手下承包了农户土地约2000多亩,是当地实至名归的种植大户。据巫总所言,目前光华村乃至整个崇礼镇,近九成以上的土地都被合作社或者种植大户承包,成为规模化农田,周围农户则通过收取租金或者在合作社打工来分得一杯羹,而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则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只有极少数依旧种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供自家日常食用。

提到有关农业科技成果的使用,巫老板脸上挂满笑容:“现在种植谷子早就实现机械化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农田合作社,育秧、种植、喷药、收割等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例如机械收割水稻、无人机喷洒农药等。同时合作社对于新品种、新技术、新化肥等相关新型农业科技成果的使用程度也很乐观,现在正在种植的都是袁隆平的超级稻。总体而言,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更倾向于接受新型农业科技成果,也会主动的联系农业局的专家教授反馈生产中的问题,获取新科技咨询,接受相关的科技培训。

                  科技运用代价太高,企业信心不足

接着团队联系到了鲜翠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周老板,并进行了访谈调查。据了解,企业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途径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拥有一定的投入资本并且能迅速将科技成果运用到生产第一线,完成成果转化。而作为科技成果转化途径重要推动力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这里却吃了亏。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的蔬菜运用一些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种子培养出来,可是拿到市场上并不容易卖到相应的高价钱,因为人们无法分辨出生产过程中的差异,使不使用科技方法,产品看上去都是一样的。”周老板无奈的说道。对于中小型农业企业,前期运用科技成果投入过大,同时很难转化成经济效益,科技投入在产品中体现并不明显,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极大的打击了他们运用科技成果的信心。同时,虽然能够充分认识到科技成果运用的重要性,却受限于产业规模以及品牌效应,中小型企业并不愿意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过多精力。

                   劳动力普遍缺乏,科技使用受限

访谈到的合作社与企业老板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主要劳动力老龄化以及知识水平的不足也是限制企业使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因素。“现在真正在农业第一线的你看不到五十岁以下的人”周老板担忧的说:“就算我想要使用一些先进技术,都找不到能够操作的人。”年轻人要么认为干农业没有出路,要么光有热情和知识,却不愿意真正下地去做实事。“风吹雨淋的农业第一线生产工作并不是现在大学生能够接受或者坚持的,即使我们支付更高的劳动报酬。”周老板补充到。企业的技术人才由于不能吃苦,所以更换流转的频率很高,而愿意去干的劳动者因为年龄过大,在一些技术操作和工作环境下很难发挥作用。如何更好的吸引有一定文化基础且年轻力壮的劳动力进入田间地里似乎成为了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

通过这次走访,团队成员看到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光明前景,合作社或种植大户的土地承包使得土地集约化,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支撑。同时农户与农业局紧密的联系也保证了科技成果的及时推广和后期的有效使用。“未来的农业一定是科技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具有一定科技基础的新型人才不断的投身于其中。希望我将来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团队成员俞明宏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