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追根溯‘园’”团队的成员们来到西南盆景第一镇,川派盆景文化中心的安龙镇,对改革开放以来该地盆景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
在本次调查中,实践团队走访了当地众多著名盆景制作者的家庭,主要通过询问调查的方式收集到了安龙镇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安龙镇地处岷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滋润了这一方土地,是盆景生命力的源泉。而这些盆景植物在当地匠人们精巧的技艺下,其形态变得遒劲有力,抑或是婀娜多姿,大大增加了其价值。安龙的人民传承川派盆景技艺,不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也让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下去。
走访盆景匠人,回顾产业历程
实践团队拜访了紫薇园——安龙镇逸景花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高志福家,惊叹于园中每一株盆景巧夺天工的精细工艺。实践团队从高志福老先生的口中了解到,老先生自己以前是搞扦插的,后来跟老一辈的手艺人学习技术之后,从30多岁一直坚持到现在,已经将近40年了。盆景这个东西,需要花时间去研究,坚持自己亲自去做,才能做的出好作品。40年来高老先生的盆景产业慢慢发展,虽然有过几次挫折,但还是逐渐将产业做大起来。近几年来经济发展稳定,盆景的销量也就比较乐观。
寻求政府帮助,展望未来发展
实践团队为了获得更加丰富全面的信息,还请求了当地政府的协助。安龙镇文化站站长冷月刚为团队详细介绍了安龙镇的发展战略。从82年开始,安龙镇的花卉与盆景产业开始兴起,交易规模从之前的个别家户扩大到市场交易。90年代,国家发展经济让更多家户有了做盆景的经济条件,安龙镇的盆景产业进一步扩大。2000年后,盆景产生的利益让更多人愿意加入盆景制作与销售的行列。盆景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建设,使人们的生活更幸福了。在冷站长看来,安龙的川派盆景产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文化的保护。政府鼓励当地盆景制作者保护树龄较大的盆景,用旅游、观赏等方式替代销售,使这些老盆景产生持续性的价值。政府的目标,是想让安龙镇的一些盆景园建设成具有川西文化风格的盆景文化民宿,或是私人博物馆,借助第三产业帮助当地人们的经济水平再上一层楼。
盆景文化的对外宣传方面,安龙镇也是下足了功夫。从2014年开始每年一次的海棠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13年安龙镇更是举办过“大青城”川派盆景艺术节,其规模是目前最大的。
本次社会实践,“追根溯‘园’”团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获得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文化站站长说:“盆景是活的文化,通过盆景的蟠扎、修剪,能够与古人对话。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将安龙镇的川派盆景文化发扬光大。安龙镇目前经济发展繁荣,文化建设也十分重视,相信随着川派盆景文化的发展,人们必会知晓安龙这个蕴含文化气息的宝地。
紫薇花树桩,九龙头。紫薇园主供图
冷月刚向实践团队分析盆景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