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学院新闻

学院通知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国农科院杨学勇研究员做客园艺博学讲坛

作者:梁珂豪  审核人:袁志香  【 发布日期:2025-09-16 】

(学校新闻网报道连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9/81501.htm

9月11日,园艺博学讲坛总130期,2025年第6期学术报告开讲。

受学院的邀请,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入选者、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杨学勇研究员到访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并做学术交流。报告由园艺学院院长汪志辉教授主持,100余名师生参与了现场交流。

杨学勇带来题为“植物功能基因与变异:发现、调控与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中,杨学勇重点介绍了团队发表于Cell的封面论文成果。该研究发现,黄瓜ACS2基因的一处同义突变(1287C→T)虽然不改变氨基酸序列,却通过破坏m6A修饰位点并改变RNA构象,显著降低了翻译效率,从而影响了果实长度这一驯化性状。这一成果首次在遗传学层面证明同义突变也能调控重要驯化性状,突破了“同义突变无功能”的传统认知,并为理解作物驯化和性状变异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他还分享了团队在Nature Plants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空间转录组技术Stereo-seq构建植物花芽发育的时空图谱,并探讨其在作物性状形成与分子设计育种中的应用潜力。

“报告内容前沿、信息量大,不仅展示了植物功能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也体现了基础研究与农业应用的紧密结合”现场聆听报告一位青年教师评价道。报告后,现场师生积极提问,杨学勇就m6A调控、同义突变功能及分子育种前景与园艺学院师生展开了热烈讨论。

报告结束后,杨学勇研究员参观了大学科技园一期实验室,与有关学者就科研合作、增强互访互动等进行了探讨。

报告人简介:

杨学勇,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科院农科英才,蔬菜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首席。主要围绕葫芦科瓜类等作物源库互作的生物学过程,挖掘和解析关键变异、变异与基因组互作、变异与环境互作,并定向创制变异来改良作物。研究旨在建立广泛适用的方法论,通过理性的系统设计和改造,实现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环境适应性的协同提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A项目,神农青年英才,国家优青,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等支持。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Cell、Nature Plants、The 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Plant Physiology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